新闻中心News
独家专访,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
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,费若秋刚刚结束一堂经济学研讨课,她身着深蓝色卫衣,头发利落地扎成马尾,眼神锐利而专注——这是职业击剑运动员特有的目光,不过此刻,她手中拿的不是花剑,而是一本厚重的《计量经济学》,从法国顶级击剑赛场到常春藤盟府的讲堂,这位曾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亚军的选手,正在完成一次不同寻常的人生转换。 费若秋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六岁,当时她在北京一家体育俱乐部第一次拿起花剑,便展现了过人天赋。“那种感觉就像手中的剑是我身体的延伸,”费若秋回忆道,“我从小好动,但击剑让我学会了在动静之间寻找平衡。” 十五岁那年,费若秋做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——赴法接受专业击剑训练,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,虽然担心女儿独自远行,却最终支持了她的选择。“我知道这条路不容易,但如果不去尝试,我会后悔一辈子。” 在法国的训练生活严格到近乎苛刻,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,六点开始体能训练,上午文化课学习,下午三小时技术训练,晚上还要复盘比赛录像,周末则常常辗转各地参加比赛。“最困难的是2018年冬天,”费若秋说,“我在训练中膝盖受伤,有三个月无法正常训练,却还要准备青年世锦赛选拔,那段时间我每天只能在泳池中进行水疗训练,同时远程跟进学业。” 付出终有回报,2019年,费若秋在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夺得银牌,世界排名跃升至青年组前五,法国媒体称她为“东方的剑术明珠”,而她也收到了法国国家队的邀请。 就在击剑事业蒸蒸日上之时,费若秋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暂别职业赛场,申请赴美求学。“许多人认为我是突然决定的,其实这个想法早已萌芽。”费若秋解释道,“击剑教会我的不仅是竞技,更是思考的方式,每一剑都需要策略、预见性和快速决策,这些能力在学术领域同样重要。” 2023年申请季,费若秋同时被哥伦比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杜克大学录取,她最终选择了哥大的经济学项目。“哥大严谨的学术氛围和纽约这座城市的活力吸引了我,而且这里的击剑队有着悠久传统,我能够继续兼顾训练和学习。” 申请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由于长期专注于训练,费若秋的学术基础相对薄弱,特别是SAT考试成为巨大挑战。“那段时间我白天训练,晚上熬夜备考,经常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但我相信击剑运动员最不缺乏的就是毅力。” 在哥伦比亚大学,费若秋主修经济学,辅修数据科学。“经济学就像解构社会运行的密码,与击剑战术有异曲同工之妙——都需要在复杂系统中寻找模式和最优解。” 她的日常安排依然紧凑:早晨六点起床训练,八点半上第一节课,下午参加团队练习,晚上则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。“时间管理是关键,我使用精细的计划表,将每一天分解为30分钟的单位,明确每个时段的任务,这种方法是从职业体育中带来的习惯——在赛场上,百分之一秒就能决定胜负。” 哥大击剑队主教练迈克尔·索萨评价道:“费若秋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职业运动员的专业态度,她的时间管理能力令人惊叹,即使是在比赛季,她的学业成绩依然全A。” 学术与击剑看似截然不同,但费若秋找到了二者的连接点。“击剑训练实际上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,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、应对压力的心理素质、从失败中快速调整的能力——这些都是竞技体育给我的礼物。” 拥有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、法国进行专业训练、美国攻读大学的独特经历,费若秋对三种教育体系有着深刻体会。 “中国的教育重视基础和纪律,这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学术根基;法国的训练强调技术和美感,培养了我对击剑艺术的理解;而美国的教育则鼓励创新和跨学科思维,让我学会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。” 这种多元背景使费若秋在哥大如鱼得水,她发起了一个名为“剑与书”的跨文化对话项目,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分享他们的体育与学术经历。“我想打破人们对运动员的刻板印象,展示体育与学术可以相互促进而非对立。” 谈及未来,费若秋有着清晰的规划,她打算继续攻读体育管理或经济学博士学位,最终目标是建立连接中西方体育教育的平台。 “体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,特别是击剑这样的项目,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年轻运动员实现体育与学业的双轨发展,不必非要在二者间做出艰难抉择。” 费若秋正在撰写一篇关于职业运动员转型的论文,她采访了来自十二个国家的前运动员,分析他们退役后的职业路径。“数据表明,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运动员转型成功率明显更高,这证明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。” 尽管学业繁忙,费若秋并未完全离开赛场,她代表哥大参加NCAA击剑比赛,并保持了全美前十的排名。“我仍然热爱比赛,只是现在的心态更加平和,击剑不再是我唯一的身份标签,而是我多元身份的一部分。” 对于年轻运动员,费若秋建议尽早规划“第二赛道”。“体育生涯可能有终点,但学习的能力将受益终身,学术训练能够提高赛场上的表现,因为它培养的是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” 她特别强调学习外语的重要性:“语言是打开不同文化的钥匙,我的法语能力让我能够融入法国的训练环境,而英语则为我打开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大门。” 费若秋还建议利用科技手段平衡训练与学习。“现在有大量在线学习资源,即使是在外出比赛期间,也可以保持学习不间断,我经常在训练间隙通过手机应用学习,最大化利用碎片时间。” 从巴黎的剑道到纽约的讲堂,费若秋的旅程打破了体育与学术之间的传统界限,她的故事证明,现代运动员不必局限于单一身份,而是可以成为跨越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。 在哥大古老的校园里,费若秋继续着她的双轨人生,下午四点,她收拾起经济学课本,换上击剑服,向训练馆走去,在那里,另一个战场正等待着她——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智慧与毅力的考验,而对于这位年轻的“学者剑客”这恰恰是她最喜欢的生活方式:在学术与体育之间,寻找平衡与卓越。剑道上的法兰西岁月
转折:从赛场到校园
哥大生活:平衡学术与击剑
东西方教育文化的融合
未来规划:连接体育与学术
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